你好,欢迎访问孟津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
咨询热线:0379-63357786|收藏本站

当前位置:首页>品牌培育

洛阳三彩:千年釉彩的传承与文化意义

发布时间:2025年6月08日浏览人数:517信息来源:孟津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

中原文化博大精深,洛阳三彩便是其璀璨见证。作为中原沃土孕育的瑰宝,三彩承载着千年文明记忆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。这项始于唐代、失传千年后又重获新生的传统工艺,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瑰宝,更是中华文明对外交流的重要见证。

历史渊源

图片13.png 

唐三彩的诞生与唐代社会文化密不可分,其历史可追溯至1300多年前的盛唐时期。这种以黄、绿、白三色为主的低温釉陶器,最初因唐代盛行的厚葬之风而蓬勃发展。唐代国力强盛,社会富裕,人们相信"事死如事生",贵族阶层尤其重视墓葬规格与陪葬品的丰富程度,这为唐三彩的生产提供了直接的社会需求。

 

制作工艺

 

唐三彩的制作是一门融合雕塑、绘画与化学知识的综合艺术,其工艺复杂程度令人叹为观止。唐三彩制作的精妙——从选料、塑形到二次烧成,每一步都需耐心与匠心。我偏爱洛阳高岭土的细腻,经淘洗、揉练后,泥料在手中逐渐成型。模制与雕塑的结合,让骏马、仕女渐渐生动。素烧后的胎体坚硬如骨,此时施釉最需专注:铜绿、铁黄、钴蓝,釉色在笔尖流淌。釉烧时,窑火让色彩自然交融,形成流动的晚霞。最享受"开相"时刻,为人物描绘眉眼,仿佛赋予泥塑灵魂。这不仅是技艺,更是与千年传统的对话。

匠人传承
图片14.png 

唐三彩技艺的复兴之路,始于20世纪初邙山出土文物后的艰难复刻。洛阳南石山村作为核心传承地,如今七成村民从事三彩制作,整个村落宛如露天博物馆。高氏家族自清代传承至今,高水旺等匠人让古法重焕生机。年轻传承人张毅鹏将学院理论与民间智慧结合,在坚守手工印坯、精细开相等古法的同时,创新开发绞胎三彩等新形式。通过"非遗+旅游"等活态传承模式,这项千年技艺正以崭新姿态融入当代生活。

文化意义

从邙山古墓到南石山村,从考古发现到非遗活化,唐三彩的故事仍在继续。这项穿越千年的釉彩艺术,以其斑斓色彩讲述着中国文化的包容与创新,也预示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无限可能。正如唐三彩釉色间的相互浸润,过去与现在、传统与创新、艺术与生活在这里交融,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