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欢迎访问孟津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
咨询热线:0379-63357786|收藏本站

当前位置:首页>品牌培育

孟津区域品牌介绍:“平乐脯肉制作技艺”

发布时间:2022年9月05日浏览人数:364信息来源:孟津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

一说起孟津区平乐镇,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闻名全国的平乐正骨术、农民牡丹画。可是很多人还不知道,平乐镇还有一道特色美食——脯肉。

GPPMP(SZB`G{6GK{8XS9UBH.jpg

平乐脯肉由孟津区平乐镇平乐村人郭积礼独创,郭积礼1842年出生于平乐村,少时家境贫寒。19世纪五六十年代,为了养家糊口,郭积礼经人介绍到王府帮厨。郭积礼聪明好学,为人谦和,学到不少厨艺。一次,有贵客前来,王爷令厨师做出既与惯常的山珍海味有所区别,又能突出地方特色的食物。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之后,郭积礼做出了一道菜:用当地特产红薯粉、红薯粉条、笨猪肉和土鸡蛋为原料,将红薯粉条煮至六七成熟后剁碎,和肉馅、红薯粉、葱姜蒜以及独家秘制的调料一起搅拌,并加入鲜肉汤;将其铺成长方形块,放入油锅里炸至七成熟;上笼蒸一小时,出笼后将其切成长条状,盛入洛阳烧制的蓝花瓷碗中上桌。贵宾吃后赞不绝口,认为这道菜荤素结合,不肥不腻。由于这道菜在制作时雏形是铺出来的,故取其谐音称为“脯肉”。

7P{OK%53GSUEGT$EI4MZ2M6.jpg

平乐脯肉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,其特色为肉色泽鲜亮,松软筋道、香软适口。目前,这项技艺由郭积礼的后人——平乐镇美食林水席园经营者郭遂欣、郭磊父子传承。现在,在平乐镇及其周边地区,逢年过节或者婚丧嫁娶时所摆的宴席被称为“官桌”,脯肉则是官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,已被列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
平乐脯肉作为孟津民间代表名吃,其制作工艺及其饮食内涵代表一个历史阶段的餐饮文化历史的依据。洛阳水席是豫菜的一个分支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也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。平乐脯肉是其中最具有代表的一道菜品,也体现了一个时期内平乐乃至洛阳地区饮食水平的发展,为研究洛阳饮食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!